东直门医院国际部肾病二区

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 电话:010-84012662

东直门医院本部肾病内分泌科二区

周二晚上 夜间特需门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5号 电话:010-84016283/010-84013151

在线复诊微信号

zjx15901339059 官网预约请微信搜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订阅号”

关于《伤寒论》“六经皆有表证”问题

关于《伤寒论》“六经皆有表证”问题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34 指出 :“阳明病 ,汗出多 , 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235 :阳明病浮,无汗而喘 , 发汗宜麻黄汤。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64 指出:少阳中风 , 两耳无所闻, 目 , 胸中满而烦者 , 不可吐下”265 :伤寒 , 脉弦细 , 头痛发热者 , 属少阳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77 指出:太阴病脉浮者 , 可发汗 , 宜桂枝汤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301 指出 :“少阴病 , 始得之反发热 , 脉沉者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2 :少阴病 , 得之二三日 , 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三日无里证 , 故微发汗也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27 指出:“厥阴中风 , 脉微浮为欲愈 , 不浮为未愈”329 :厥阴病 , 渴欲饮者少少与之愈

                  

常听人说: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太阴、少阴皆主里虚,厥阴阴进阳生、寒热错杂。但认真研读《伤寒论》原文就可以看出,此说实有待商榷。因为《伤寒论》原文只有“半在里,半在外”,而未见“半表半里”这一层次相关原文。而且,除了太阳病篇以外,阳明病有中风、中寒,有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少阳病有中风、伤寒,有发汗法适应症,太阴病有桂枝汤证、汗法适应症,少阴病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都是事实,而厥阴病也有厥阴中风之名。为什么会这样?阳明、太阴、少阴本来主里证包括里实证、里虚证,为什么也会出现表证呢?


其实,基于我们提出的三阴三阳系统论三阴三阳体质论,这个问题很容易解释。因为三阴三阳是人体六个生理系统,又是人群体质六分类。《伤寒论》所谓“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不过是“太阳体质之人为病”、“阳明体质之人为病”、“少阳体质之人为病”、“太阴体质之人为病”、“少阴体质之人为病”、“厥阴体质之人为病”而已。

        阳明病有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之别。如189 条、190 条主要是根据能食、不能食而分之。191 条有阳明中风,表现为腹满、胁下及心痛、鼻干、无汗、嗜卧、发黄、小便难、潮热、时时、耳前后肿者,治疗用的是小柴胡汤。234 条阳明病桂枝汤证,实际是阳明体质之人,感受风寒,而见脉迟、汗出、微微恶寒者,乃邪在卫表, 营阴不固,可用桂枝汤发汗解表。235条阳明病麻黄汤证,是阳明体质之人, 感受风寒,而症见脉浮、无汗而喘者,乃邪在卫表,卫闭营郁,治当用麻黄汤发汗散寒解表。实际为阳明体质感冒后常见的两种证候。结合现代临床,实际上防风通圣散证更为常见。而阳明体质感受风热、温热之邪,则常表现为升降散、栀子豉汤、凉膈散之类。

少阳病篇有“少阳中风”之论。264条所论“少阳中风”,表现为两耳无所闻,目赤, 胸中满而烦者, 是指少阳体质之人感受外邪(尤其是风热之邪)后,治当清解郁热、疏风散邪,可用银翘散加柴胡、黄芩、丹皮、栀子等,而不可妄行吐下治法。而265条所谓“伤寒, 脉弦细, 头痛发热者, 属少阳。”此“伤寒”泛指外感病,是指少阳体质之人外感,少阳系统发生病变,治当用小柴胡汤之类,清热兼以透表取汗之用。


太阴病篇有太阳病桂枝汤证,277条所论为太阴体质之人, 感受外邪, 早期出现表证,故见脉浮,所以治当用桂枝汤发汗解表。实为虚人感冒。暑期发病,风寒挟湿者,方可用香苏散、藿香正气散等,疏风解表,兼以化湿,甚至可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证解暑化湿。


少阴病篇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古称“太少两感”,实际上就是阳虚外感风寒,属于虚人感冒范畴,乃少阴阳虚体质之人,感受风寒之邪,多见于老年患者,初期见表证者,当行汗法。但因是少阴阳虚外感,有阳虚的基础,所以不可过汗,当助阳解表,微发其汗, 是麻黄附于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之类。如为少阴阴虚体质,感受风热、温热之邪,为阴虚外感,方可用银翘散去荆芥加细生地大青叶玄参方,育阴解表。


厥阴病篇条文过于简略,有“厥阴中风”之名。应该是厥阴体质之人,感受风热、温热之邪所致,当然也可呈表证表现,方药可用桑菊翘荷汤之类。所以“六经皆有表证”实际含义,应该是三阴三阳不同体质的人,感受外邪,均可呈现表证表现。

  • 版权声明:本文参考资料《赵进喜临证心悟》,赵进喜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赵进喜教授团队整理,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整理者:王宣权

审校:黄晓强

扫码测体质

三阴三阳可分辨,辨清体质好养生


推荐阅读

赵进喜麻杏石甘汤临证心悟

赵进喜教授谈经方用量

赵进喜教授治疗肾脏水肿五法

赵进喜教授辨体质治疗感冒常用方剂(精华版)

问答录丨百病皆生于气

论《伤寒论》“合病”与“并病”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赵进喜博士一笑堂

尊仁社交帐号:

更多文章

联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