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纵览医案,有案有论,
传承更有创新;
着眼杂病,切合实用,
堪称《临证指南》
叶天士为清代著名医家,自幼专心于岐黄医学,虚心而师百氏,博采众长,临证常有卓效,名满大江南北。叶天士提 出的久病入络理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奇经八脉辨治体系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叶天士的精勤不倦、博采众长的治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临证指南医案》一共十卷,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叶天士的时代特色有两个,一个是活血化淤,一个就是重视搜风通络,以致虫类药物价格居高不下,这和络病学说的深入人心分不开。实际上叶天士治疗络病的思路,不只是用虫子药,也有温润等其他思路,包括青松果,浅草,旋覆花一类药他也很重视。虫类药是治疗络病的一重要手段,但是不是唯一的手段,所以实际上是对大家的思路的启发。
叶天士对“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特别有见解,实际上古人都爱强调肝气郁结,中医内科也强调肝主疏泄,疏肝理气。赵献可说“木病多郁”,郁最后都要先从肝下手,疏肝解郁早已成为中医公认的治法。实际上肝的功能有两个方面,生理情况下它既主疏泄气机、调节情志,另一方面它还主控制情绪。它既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如果肝气郁结的话,那就是疏泄不及,疏泄不及就会导致肝气郁滞,气郁进一步就可以化火、生痰,气滞就可以血瘀,这属于气郁疏泄不及的情况。如果疏泄过度的话,就是肝阳上亢水不涵木,或者就是肝气横逆克伐脾胃诸如此类。结合《伤寒论》中少阳病,就是肝气郁结、肝气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它就郁而化热了,所以它就表现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这是肝郁滞、疏泄不及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呢,肝体阴而用阳,如果肝阳上亢了,肝气失制了,那它就会横逆克伐脾胃,所以出现厥阴之为病,消渴,阴虚的表现,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便是肝气横逆克伐脾胃,肝阳不能自制的情况。实际上阳明跟太阴也是一样的,虚则太阴,实则阳明。

-同学说-
守正、继承、创新
关注我们,一起学习中医经典。
-
参考文献:
[1]刘宁,张保春,赵进喜,贾海忠,肖永华,李玉峰,南赫.纵览医案,有案有论,传承更有创新;着眼杂病,切合实用,堪称《临证指南》[J].环球中医药,2018,11(02):223-226.
-
本文由赵进喜教授团队整理,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
整理:张卓
排版:王宣权
审校:黄晓强

我知道你在看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赵进喜博士一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