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回忆我的父亲赵金镜先生

  • chaney 

回忆我的父亲赵金镜先生

农历6月13日是我父亲赵金镜先生的生日。每年到这一天,我内心总会感到有些歉疚。因为,我父亲83岁去世。直到父亲去世前最后一年,我们也未曾给父亲庆过生日。原因是父亲不愿意耽误大家的工作。总说6月13日这一天正值暑期,冀南多雨,不仅天气热,而且特别容易下雨,大家聚到一起不容易。当时,我们因为在北京工作忙,远离家乡千里之外,内心当然也乐于接受父亲的意见。现在想起来,父亲是不是真得不愿意为他祝贺生日呢?我想实际上未必!记得父亲曾经说过自己一生从来不曾“舒展”过一次的话。所谓“舒展”,我理解应该现在通常说的“潇洒”的意思,或者说从来不曾“舒展”就是指从来没有从自己高兴的角度,抛开金钱的限制等,大大方方做一次自己称心的事,比如下馆子吃一次满意的饭,到商场买一件可心的衣服等等。综观父亲的一生,五更闻鸡而起,入夜低声诵经,或劳作于田亩,“汗滴禾下土”,或走街串巷,受尽千辛万苦,连赴县城赶集都是自带干粮,一分钱都要掰作几瓣花,真可谓“克勤克俭”,当然称不上“舒展”了。父亲自己不可能让自己“舒展”,但如果我们做子女的,能热热闹闹庆贺为他一次生日,让父亲在众人前呼后拥之下,享受一下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是不是也算是父亲人生的一次“舒展”呢?人说:“父母最知儿心事”,儿女是不是也应该是最了解父母心事呢?粗心的我们,忙于工作、忙于为人民服务、忙于大事业的我们,实际上往往忽略的就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亲人!“我愿为一盏灯,为后学者指迷;愿为一条船,把病患者送向健康的彼岸!”我们的誓愿这么让人感动,但我们的父母是否已经被子女送到了健康的彼岸了呢?

我的父亲是在一个冬日因脑血管病再次发作而去世的。记得他第一次脑梗塞发病时,我仅仅在医院陪了他三天,离开故乡返回工作岗位时,父亲的神识还没有完全恢复。好在后来恢复的不错,没有留下太严重的后遗症。只是其后经常犯糊涂,习惯性便秘也越来越严重。期间回家探望过两次,情况总的说还可以。所以当他中风再次发作时,我并没有太紧张,上午医院查完病房以后,才慌忙乘火车赶到肥乡县医院。当我匆匆赶到医院看到我的老父亲时,他已经不在认识的小儿子!年轻的神父已经为他做过临终祈祷!父亲睁着眼,好像在认真听着,又好像什么也不知道。就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三日,父亲终于通过服用中药升降散、星蒌承气汤,腹胀才算有些缓解,第二天竟然能够喝奶,神识也明显好转。当时,我的堂兄前来探望,在父亲床前说起子女齐集之类的话,并且说自己名字是某某等。父亲不仅慨叹:“嗨,他早死了”!当时大家都不知其所以!以为是重病患者的糊涂话。其实在父亲嘴里的“他”,竟然是生在我前面于1960年饿死的二哥同章!说实在的,我们做子女的,总认为父母有偏心!比如说“天下老子向小的”,比如说老子心里总装着长子长孙等等。其实,在老人心里,即使未成年夭折的子女也与“小儿子”、“长子长孙”一样,都是他们的最爱,同样是他们的心头肉!由此再推广开去,我们的中医老前辈对于自己的徒弟,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不也一样吗?十个指头都是自己的指头,那个指头断了都一样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在农历6月13日我父亲生日到来之际,我回忆起有关我父亲的一些事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想,愿意让大家通过我对父亲的回忆能有所感悟!我也愿意象对待我父母一样对待我的亲人包括我远在邯郸的岳父岳母与我的老师吕仁和教授等前辈!

以下,是我父亲在我幼年时悬挂在墙上的用于激励子女的警句和我们成年后用于警示子女的箴言,愿意与大家共勉之。

激励警句:

山高挡不住人行走,

海阔挡不住摆舟人;

艰难时英雄手下的败将,

骄傲是前途路上的敌人;

懒惰是贫困的因素,

劳动是幸福的母亲!

警示箴言:

立志不交无益友,

静坐常思有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