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医院国际部肾病二区

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 电话:010-84012662

东直门医院本部肾病内分泌科二区

周二晚上 夜间特需门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5号 电话:010-84016283/010-84013151

在线复诊微信号

zjx15901339059 官网预约请微信搜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订阅号”

“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和胃安神治法

1

“胃不和则卧不安”

····

····

····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卧不安”又称“不得卧”。有人认为“不得卧”是不能平卧之意,其实《内经》论不得平卧称为“不能正偃”,可见于《素问·评热病论》,即“不能正偃者,此胃中不和也”。《灵枢·营卫生会》曰:“万民皆卧,命曰合阴”,此“卧”即指睡眠而言;而《灵枢·邪客》指出服用半夏秫米汤“其卧立至”,此“卧”指睡眠、睡意,故“卧不安”即指失眠、不寐之意

现代中医内科学认识“不寐”,强调其病机为心神不宁,或心神失养,治疗多重视清心安神、镇心安神、养心安神等法。赵进喜教授结合经典与临床体会,认为不寐与“胃不和”病机密切相关,治疗重视和胃安神治法


《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内经》明确指出,营卫运行正常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即《灵枢·营卫生会》所谓“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若卫气不能行于阳,则嗜睡多眠;若卫气不能入于阴,则失眠不寐。


为什么卫气不能入于阴?


(1)《灵枢·营卫生会》指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强调胃气在营卫化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从卫气循行来看,卫气自阳入阴的最后两条经脉是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自阴出阳的最后一脏是脾,故胃气不和,则卫气出入不畅,可导致睡眠异常。


(3)胃居中焦,是心肾水火升降的通道,胃气因食积、痰湿、痰火等阻隔,可致水火升降失度,心肾不交,而致失眠。诚如《张聿青医案》所言:“心在上,肾在下,上下相交,惟鬲中为交通之路,然后可以接合,今潜之而未能潜,必以交通之路有所阻凝,从前意而泄痰热,通其里,以成水火既济之功。”治疗方面,徒滋肾水、镇心火、交通心肾无效,必先化痰和胃,畅其升降之通道,方可复水火既济之局。

2

和胃安神法

····

····

····

不寐:失眠兼见头身困重、痰多胸闷、恶食暖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者,辨证为痰热内扰,多选用黄连温胆汤加栀子等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挟食滞,症见嗳腐吞酸、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者,则用保和丸加鸡矢藤等。

多寐:嗜睡多眠兼见头晕心悸、多梦,苔白腻,脉滑者,则应化痰醒脾,方药可用二陈汤加石菖蒲、郁金、佩兰、荷叶等。证属脾胃阳虚,湿邪留滞者,多形体肥胖,治当健脾通阳化湿,方可用六君子汤加石菖蒲、佩兰等,甚可加炙麻黄通阳醒神。

3

半夏秫米汤

····

····

····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为《内经》十三方之一,也是和胃安神法的代表方剂。

《灵枢•邪客》云:“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半夏秫米汤通经络、和阴阳、调营卫,治疗失眠疗效真是如此神奇吗?

上海姜春华教授、天津王士福教授都对半夏镇静安眠作用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也显示,半夏具有明显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

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就提出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不得卧”,半夏厚朴汤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今用之于冠心病所致睡眠障碍、妇女臆球症等,确有疗效。

中年女性失眠,属于少阳肝郁体质者,多情志抑郁,表现为失眠多梦,兼口苦咽干、头晕烦闷,舌苔有沫,脉弦滑或数者,辨证多属气郁化热、痰火扰心,临床可用小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加酸枣仁、合欢花、夜交藤、胆南星、炙远志、磁石等,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4

验案举隅

····

····

····

张某,女,46岁。

初诊(2003年12月9日)

主诉:失眠3月余。

病史:患者3月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伴腹胀满闷、食欲不振,甚为痛苦,而来求治。既往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胃炎病史。

刻下症:心烦失眠,多梦,腹胀不舒,尿涩不爽,大便偏稀。舌质暗,舌尖红,苔腻,脉象细滑。尿检阴性。

中医诊断:不寐 痰热上扰证

辨证分析:心主火,肾主水,水火交济,阳入于阴,则可正常睡眠。而胃居中焦,为水火升降、营卫出入之道路。患者久患胃病,胃气失和,气郁痰阻,水火升降、营卫出入之机失度,加之气郁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宁,故见心烦、失眠多梦。脾胃不和,虚气留滞,故见腹胀,大便偏稀。综合舌脉症,乃痰热中阻、心神被扰之证。病位在心胃,病性以实为主,表现为气滞、痰阻、郁热。失治则病归缠绵,并可加重胃疾,或诱发淋证反复。

治法:理气和胃、化痰清热、健脾祛湿、清心安神。

处方:陈皮9g,枳壳9g,清半夏12 g,黄连9g,茯苓12g,生甘草6g,炒酸枣仁15g,白茅根30g,仙鹤草30g,苍白术各12g,黄柏12g,生薏苡仁25g,川怀牛膝各15g,土茯苓30g,白花蛇舌草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3年12月22日)

服药后腹胀减,睡眠安,月经来潮,舌苔腻渐退,舌尖红,脉细,改方导赤散加味。

处方:生地黄15g,竹叶6g,通草6g,生甘草5g,白茅根30g, 仙鹤草30g,生薏苡仁25g,土茯苓30g,白花蛇舌草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04年1月6日)

因情绪波动再次诱发失眠,自述梦多,舌尖红,脉细弦,考虑心肝之火内郁,故拟治以清解郁热之剂。尿检高倍镜下红细胞2-3个。

处方:柴胡9g,黄芩6g,香附9g,生地黄15g,竹叶5g,通草5g,莲子心9g,小蓟15g,地锦草15g,仙鹤草30g,土茯苓30g。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04年2月3日)

服药后精神状态良好,睡眠安,饮食增进,尿检阴性。病情归于稳定。

按语

“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居中焦,为水火升降之道路,营卫出入之机枢,或有饮食停滞,或有痰湿中阻,或有痰热内扰,皆可影响到水火升降和营卫出入,进而导致阳不入阴,发生睡眠障碍。该患者既往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胃炎病史,既有湿热留恋,又有痰热中阻,脾肾已虚,更有胃气失和。所以治疗投以黄连温胆汤可以清化痰热,足以清心安神,足以和胃降逆,投以四妙散可以清热除湿,兼能健脾补肾。所以,服药即效。后复因情绪波动再次诱发失眠多梦者,是心肝之火内郁,所以投以小柴胡汤、导赤散化裁,可以解郁热,清心火,使病归平稳。

参考书籍及文献:

《赵进喜临证心悟》

《中医内科学实用新教程》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第2版)》

[1]赵进喜,黄文政.“胃不和则卧不安”临证探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2(02):16-18.

注:文中所列方剂、药物、具体剂量及治疗方法等,仅供临床医生参考。


编    辑|唐莹

排    版|潘星如 林元媛

审    对|铿锵幕后小分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赵进喜博士一笑堂

尊仁社交帐号:

更多文章

联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