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医院国际部肾病二区

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 电话:010-84012662

东直门医院本部肾病内分泌科二区

周二晚上 夜间特需门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5号 电话:010-84016283/010-84013151

在线复诊微信号

zjx15901339059 官网预约请微信搜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订阅号”

赵进喜教授运用柴胡剂临证心悟(上)

编者按:

柴胡剂临证心悟

      柴胡剂是以柴胡为主药,或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的一类方剂,在《伤寒论》中共有6首。赵进喜教授临床善用柴胡剂治疗多种疾病,本文主要根据《赵进喜临证心悟》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01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生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主治:外感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半在里半在外”证和邪犯少阳,少阳郁热证、阳明病郁热证、三焦气机不畅以及妇女热入血室证等。

典型腹证:“胸胁苦满”,即胸胁满闷,按之不舒,满闷尤甚。

方解:柴胡、黄芩既能透达、清解郁热,又可舒利肝胆;半夏、生姜辛开散结,和胃止呕,生姜又可助柴胡透邪;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有扶正祛邪之意,生姜、大枣相配,更可调和营卫。诸药共成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为和解表里、调和肝胃之剂。虽不同于发汗、攻下治法,但可以调畅气机、清解郁热,而达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

临证发挥:小柴胡汤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主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主症并不需要完全具备,这就要求重视“抓主症”,即抓住一两个具有统帅全局、影响其他症状,而且能反映出该方证病机特点的症状,如“呕而发热”等就是这样的主症。张仲景强调:“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正是这层意思。无论是伤寒、中风,还是温热、湿热、内伤杂病,只要具备小柴胡汤证的主症,就可酌情选方。至于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阳病见症,并不局限于外感病,其反映的核心病机是少阳郁热。而妇女热入血室,实际上是妇女月经期外感,存在少阳郁热,就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现代临床中小柴胡汤的应用,已远远超过了外感热病范畴,可以治疗许多内伤杂病,包括肝胆脾胃疾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等,用之得宜,都有良好疗效。

       小柴胡汤还可用于: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厌食症、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②皮肤疾病,如旋耳疮、老年瘙痒症。③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症、乳腺炎。④五官疾病:眼科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耳鼻喉疾病如中耳炎、内耳眩晕、突发性耳聋、鼻窦炎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赵进喜教授临床常将小柴胡汤应用于少阳体质之人,发生外感病、糖尿病或泌尿系感染等后表现为少阳郁热者。

方后加减

①“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瓜蒌可以宽胸理气;

②“,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神农本草经》中描述的人参,从功效上看,类似于现代辽东地区出产的人参,但《本经》云:“人参出上党”。党参是明清后才见于本草著作,因此无论从植物基原、药用历史还是功效等,《伤寒论》中的人参都不可能是党参。临床上治疗大病、急病,可用人参,普通杂病用党参即可,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赵进喜教授临床常用沙参、太子参,因其更偏于养阴,对热病较为适宜。此处治疗口渴还可以用西洋参代替人参。瓜蒌根就是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还能排脓、通便,是治疗消渴病的圣药,赵进喜教授临床经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表现为口渴多饮者,剂量15-30g。

③“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芍药可以缓急止痛,是治疗腹痛最有效的药物,配伍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则是治疗腹痛的良方。《伤寒论》中赤白芍不分,后世认为赤芍活血逐瘀,白芍柔肝养血,赵进喜教授临床经常赤白芍同用,治疗各种痉挛性疼痛。

④“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胁下痞硬”说明存在有形实邪,多是气郁化火基础上的痰、瘀、水等病理产物,牡蛎咸寒,可化痰散结,肝硬化、肺纤维化、肾纤维化等均可使用。

⑤“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茯苓安神利小便,十分适宜。

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 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临床上柴胡、桂枝同用,解表之力更强,还可加用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芷、薄荷等,宣透解表。

⑦“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干姜可以温肺化饮止咳,五味子敛肺平喘,还能抗过敏,《伤寒论》中常用干姜、五味子治疗咳嗽。

使用注意

①剂量问题。柴胡与黄芩的比例,原方是8:3,用于治疗外感发热,一定重用柴胡,对定时发热、午后发热,赵进喜教授习惯于北柴胡、银柴胡同用,如北柴胡12g、银柴胡12g、黄芩9g;而用于肝胆郁热所致的杂病,则用柴胡9-12g、黄芩6-9g。

②煎服方法。宗仲景原旨,本方必须“去滓再煎”。考《伤寒论》和解之剂 (如泻心汤类方),诸药辛苦同用、寒温并使者,往往要求“去滓再煎”,或有利于发挥全方和解作用。而且,“去滓再煎”实际上是将药汁浓缩,对有呕吐倾向的患者,无疑减少了因服药刺激导致呕吐的机会。

02

大柴胡汤

组成:即小柴胡汤去参、草、加大生姜用量为五两,加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

主治:郁热内结,累及胃肠,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或下利,或不大便者, 或心下满而痛者。

典型腹证:“心下满而痛”,即上腹部胀满,按之疼痛,有抵抗感,或同时见胸胁苦满,胁下满闷,按之不舒,或痛。

方解:大柴胡汤能清泄结热,治疗肝胃郁热内结成实之证。生姜重用五两, 是重视其和胃作用。《伤寒论》大柴胡汤原方本无大黄,《金匮要略》中则有,正如《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与《金匮要略》泻心汤药物之差,张仲景当时“博采众方”,出现同方异名、同名药异等情况在所难免,临床应根据病情选方用药。《金匮要略》中大柴胡汤的适应症是“心下满而痛者”,即现代医学急性胰腺炎之类,当然应该用大黄下之,而《伤寒论》用大柴胡汤所治,为外感病误治所致的呕吐、心下急、郁郁微烦,则未必要用大黄,仅用枳实、芍药破结泄下则足矣。

临证发挥:《伤寒论》第103条所论为太阳体质之人外感,已过病程周期,经反复误治,柴胡汤证仍在,兼呕吐,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郁热有内结成实之势。因此用大柴胡汤外透郁热,内泄结热。临床上凡属郁热内结胃肠形成的实证、热证,或有肝胃不和,郁热内结病机者, 皆可选用大柴胡汤。

111

病案举例:杨某,女,35岁。初诊日期:2000年6月22日。主因胁痛3日来诊。患者体形肥胖,两胁痛,伴见胸闷、背痛,胃中嘈杂,脘腹胀满,进食后尤甚,平素食欲亢盛,喜食肥甘,口苦咽干,大便偏干。舌暗红,苔腻,脉沉实。B超示:胆囊结石。西医诊断:肥胖;胆石症。中医辨证:肝胃不和,气血不和,湿热积滞,气机不畅。治法:疏肝和胃,泄热通腑,祛湿解毒,理气活血。方用大柴胡汤化裁:柴胡12g、黄芩9g、枳壳12g、木香9g、赤芍25g、白芍25g、炙甘草6g、大黄9g、虎杖15g、郁金15g、金钱草30g、鸡内金12g、吴茱萸3g、黄连3g、威灵仙15g、秦艽12g。7剂。嘱患者控制饮食,禁食肥腻,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000年6月29日,复诊。服药后,胁痛背痛、胃脘嘈杂诸症消失,自述精神良好,原方去吴茱萸、黄连,继续服中药治疗。1月后,复查B超示胆囊结石消失,体重减轻6kg,腹围减少2cm。自述四肢轻灵,腹无胀满。遂改用加味逍遥丸,巩固疗效。

按:此例患者为少阳肝郁体质,过食甘肥、情志抑郁而成。方用大柴胡汤配合四逆散、左金丸,加用郁金、金钱草、鸡内金,可利胆排石;加威灵仙、秦艽,可利胆止痛,因威灵仙有解痉作用,即“缓急止痛”,古人谓其可治”鱼骨梗喉“者。诸药同用,应手而效。

注:文中所列方剂、药物、具体剂量及治疗方法等,仅供临床医生参考。

编    辑|唐莹

排    版|林元媛 潘星如

审    对|铿锵幕后小分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赵进喜博士一笑堂

尊仁社交帐号:

更多文章

联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