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医院国际部肾病二区

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 电话:010-84012662

东直门医院本部肾病内分泌科二区

周二晚上 夜间特需门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5号 电话:010-84016283/010-84013151

在线复诊微信号

zjx15901339059 官网预约请微信搜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订阅号”

赵进喜经方:半表半里的实质

半表半里的实质


自从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提出“半表半里”学说以后,后世许多学者以为半表半里是《伤寒论》原文。后世针对半表半里学说,关于其病位究竟是在三阳与三阴之间,还是在太阳与阳明之间产生了广泛争议,造成了各个伤寒学术流派认识上的偏差。究竟半表半里的实质为何?

1.半表半里的病位

        半表半里首见于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最初用半表半里病位学说解释《伤寒论》太阳病篇第96条小柴胡汤病机,在之后的条文中,成无己也多用半表半里以概括少阳病位。

然而,《伤寒论》通篇并无“半表半里”的说法,只是在《伤寒论》148条中提阳微结的病位时言及“半在里半在外”。因阳微结可与小柴胡汤治疗,而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故后世有医家据此认为《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半表半里为少阳病位的学说。


然而“半表半里”病位是在表里之间,“必有表,复有里”、“半在里半在外”病位是既有在表,也有在里,两者并不统一,所以“必有表,复有里”、“半在里,半在外”并不等同于“半表半里”,因此《伤寒论》中并无半表半里为少阳病位的学说,半表半里理论是成无己的个人发挥,而不是《伤寒论》的原义。


2.“半在里半在外”的内涵?

  • 《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此条文言及阳微结“半在里半在外”的病位,此时半在里半在外的内涵实际是半在太阳(表),半在少阳(里),因为既有微恶寒的太阳病症状,也有口不欲食的少阳病症状。内有少阳郁结,一则阳气不得输达四肢故手足冷,一则气郁津滞不得输布下行故大便硬,一则气郁内热熏蒸于上故头汗出,因为尚未达到阳明腑实证的地步,故称阳微结。

       

如此我们知晓,在《伤寒论》中并无“半表半里”的病位,那是否“半表半里”这个概念就一无是处呢?后世达原饮,蒿芩清胆汤等名方又从何而来,关注我们下期揭晓,一起学习中医经典。

参考文献

[1]王昀,赵进喜.《伤寒论》“半表半里”质疑与后世传承临床意义[J].环球中医药,2014,7(07):560-562.

推荐阅读书籍

  • 版权声明:
    本文由赵进喜教授团队整理,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整理者:黄晓强    审校:王

扫码测体质

三阴三阳可分辨,辨清体质好养生


推荐阅读

赵进喜麻杏石甘汤临证心悟

赵进喜教授谈经方用量

赵进喜教授治疗肾脏水肿五法

赵进喜教授辨体质治疗感冒常用方剂(精华版)

问答录丨百病皆生于气

论《伤寒论》“合病”与“并病”

关于《伤寒论》“六经皆有表证”问题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赵进喜博士一笑堂

尊仁社交帐号:

更多文章

联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