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引领,立德树人当为先

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大内科副主任
赵进喜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理解高校作为思政教育主阵地的重要性,中医内科教研室积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和鲜活临床案例出发,剖析、弘扬古今名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精神、“大医精诚”的仁爱之心和“悲天悯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使学生在感悟中医博大精深的同时,思想境界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2021年,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称号。



承古纳新,求真务实方为本

我秉持“承古求用,纳新求好”的教学理念,强调中医教育必须全面继承古今医家经验,积极借鉴现代医学成果,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核心。为使经典与临床深度融合,我们创建《中医内科临床思维》《中医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等特色课程,以“更传统、更实用、更现代、更有特色”的目标编写教材,《基于中医经典的中医内科临床思维培养》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奖。此外,我们开辟第二课堂——“铿锵中医行”,并在《环球中医药》开设同名专栏。围绕“提高临床疗效”核心,邀请名家深入探讨。专栏获国家卫健委主管出版单位优秀宣传作品,《铿锵中医行名家汇讲》获评“中国医界好书”。


多元结合,科教互融敢登攀


中医内科教研室重视教学创新,探索完善SP教学、博士生带教、翻转课堂等多元模式。建立形成性评价方案,完善见习带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及思维考核等环节标准。依托“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虚拟教研室”,整合多校资源,推动教学资源共享与模式革新,于2023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典型虚拟教研室”。科研领域,我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多项,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创新思维,实现科教深度互融。

传承国粹,深耕教学悟新知


“熟读经典勤临床,多拜名师悟性强”。读经典,扎根临床,多跟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悟性,这是中医成才的四要素。我认为,中医治学可分为“学、习、行、知、慧”五个层次。其中,“学”是指学知识,包括学习基础理论,诵读经典;“习”是指结合临床学习,开始把知识转化为技术,进一步加深基础理论与经典理法的理解;“行”是指临床实践,应用既往学习的知识与经典理法指导临床,把既往学习到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知”是指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新知,进一步提出创新性观点,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而最高层次乃是像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王清任这样的医学大家,这些大家善于把创新性的见解与思想,升华为系统性创新性理论,对后世医学产生重大影响。此所谓“慧”,慧也者,则近乎道。

作为中医学医者与教师,仅仅“传道受业解惑”是不够的。因为我还肩负着传承国粹的重点。“顺性以立志,明德致良知,知命以尽责,传承求赓续”,是每一位中医人应该明确的信条。“顺性,明德,知命,承续”八字方针,愿与各位年轻同道共勉。
作者:赵进喜
编辑:李雨欣
审核:刘伟敬 刘丽娟 李文杰
审阅:闫占峰 刘子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赵进喜一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