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学术论坛

铿锵中医行|新冠感染的中医药防治

引言 2023年1月4日,铿锵中医行第98讲“新冠感染的中医药防治”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文根据录音材料整理修改而成,以飨读者。 图片来自往期交流现场 孙晓光教授: 辨新冠病毒病邪性质的意义在于确立初期阶段的通用方、通用法的确立。从疫病学经典《温疫论》《广瘟疫论》《疫疹一得》《寒温条辨》,结合临床情况可以看出,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病,病因应为疫毒、疫气、戾气,属于六淫之外的病因。冠以风寒暑湿燥火之属性,是出于临床辨证论治的需要,多是根据发病的表现,特别是初起的症状,来判别其属性。 从我在北京接… 阅读更多 »铿锵中医行|新冠感染的中医药防治

铿锵中医行|新冠感染恢复期的中医药治疗

引言 2023年2月15日,铿锵中医行第99讲“新冠感染恢复期的中医药治疗”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材料整理修改而成,以飨读者。 图片来自往期活动现场 刘宁主任医师: 1、基本概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传播迅速,感染者以轻、中度症状居多,严重者可见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程度与感染者的年龄及基础病相关。 当感染者症状逐渐减轻、核酸转阴后,预示疾病步入“恢复期”。有很大比例的恢复期患者存在一或多个器官、系统的后遗症状,严重者甚至可持续12周… 阅读更多 »铿锵中医行|新冠感染恢复期的中医药治疗

铿锵中医行|《临证指南医案》与杂病论治

引言 2017年12月28日,铿锵中医行第38讲“《临证指南医案》与杂病论治”在东直门医院举行,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材料整理修改而成,以飨读者。 图片来自往期交流现场 刘宁主任医师: 痹证:叶天士对痹证的论治颇具特色,书中有关痹证的医案有82个,对痹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有着详细论述。叶天士辨治痹证,首以寒热为纲,再辨风寒、湿热等邪气盛衰,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每个痹证医案都贯穿着一个“通”字。 (1)风湿型: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桂枝、当归宣通气血,海桐皮、羌活、独活等祛风通络;… 阅读更多 »铿锵中医行|《临证指南医案》与杂病论治

铿锵中医行|风邪致病与中医临床

引言 2021年1月20日,铿锵中医行第74讲“风邪致病与中医临床”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文根据现场录音、视频材料整理修改而成,以飨读者。 图片来自往期交流现场 刘宁主任医师: 风的概念:《黄帝内经》之“风”,是多层概念的混合,不仅有广义、狭义之别,而且有气化、气候之分。 (1)风”为自然气候要素之一:“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2)“风”为邪气之总称:如《上古天真论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3)“风”为六气之气化概念:《素问》的“运气七篇大论”将其… 阅读更多 »铿锵中医行|风邪致病与中医临床

赵进喜教授谈经方用量

  • chaney 

赵进喜教授谈经方用量 前言: 所谓“汉方不传之秘,在于药量”,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张仲景经方一钱,究竟相当于多少g?我们临床上又应该如何把握张仲景经方剂量? 这个问题,应该说历代医家存在很大争议。自李时珍以后,一般把张仲景方一两作一钱用,现代多换算为3g。但许多学者对李时珍这种换算法持有异议。 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凡教授用文献与东汉神农秤实测,认为《伤寒论》方一两,相当于现代剂量15.625g,应该说是有理有据。所以,有人据此提出现代临床中药用量太小,甚至认为中医临床疗效降低,主要是因为用量不够,… 阅读更多 »赵进喜教授谈经方用量

《内经》“谨守病机”思想及其临床意义

谨守病机,勿失气宜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摘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审察病机,张介宾《类经》有云:“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机”的本意是弓弩上决定箭射出方向的重要构件,引申为决定事物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就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贯穿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病机体现了疾病的正邪进退… 阅读更多 »《内经》“谨守病机”思想及其临床意义

得病就麻烦

  • chaney 

 因为嘴老是犯自由主义,没留神,您猜怎么着?糖尿病找上我了!过去我是“吃嘛嘛香”,现在也不得不管住嘴了。老伴因为不大舒服,今天我只能自己辛苦独自去医院看医生了(平常是她先去为我挂号)。为了能保险点靠前拿上号,好得到赵进喜大夫亲自开的方子,头一天就做了充分准备。得!4点起床,4:40出门去赶5点的头班车! 马不停蹄的到医院排上队已是5:40了。正遇到常同样看赵大夫的病友黄先生,按照他的建议我排在4号窗口(他在3号窗口)。这是因为影响挂号的速度复杂,现在他虽然在我前面,到真正谁的号在前还很… 阅读更多 »得病就麻烦

钱超尘先生谈《伤寒论》397法

  • chaney 

摘要:《伤寒论》之397法,历代均未寻找出确切数目。作者认为关键是没有寻找出其中9法所在,而此9法隐含于“太阳中”、“太阳下”“阳明”三条小注之中,另外,林亿等所说的397法有特定含义,即“法”中不包括“证”。而397法不仅包括三阴三阳中的法,且包括“可”与“不可”中的法。     《伤寒论·序》云:“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林亿、孙奇等认为《伤寒论》有397法。但此397法不包括“证”在内。笔者已经论证,“证”与“法”有严格区别。[1]既然如此,何必确定“法”的条数… 阅读更多 »钱超尘先生谈《伤寒论》397法

李克绍特色论著《伤寒解惑论》

  • chaney 

《伤寒解惑论•学习伤寒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和《内经》、《本草经》、《金匮要略》结合起来 李克绍     历来注家对于本条(174条)的分歧是:为什么大便硬、小便自利,还反去桂加白术呢?成无已认为:“桂枝发汗走津液,此小便利、大便硬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就是说,大便硬是津液不多导致的,为了保持津液才去掉桂枝而代以白术。因为桂枝能发汗,发汗就要伤津。这样的解释,从表面看,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仔细推敲,还是不能令人信服。发汗有时能伤津,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本条服… 阅读更多 »李克绍特色论著《伤寒解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