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2年4月13日,铿锵中医行第89讲“牙齿与内伤杂病”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文根据录音整理修改而成,以飨读者。

图片来自往期交流现场
刘宁主任医师: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担负切咬、咀嚼、发音、维持面部正常形态等功能,同时牙齿的情况还能提示人的年龄。牙齿的发育与功能与脏腑功能是否正常密切相关。
肾与齿: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从牙的萌生至脱落,肾气的盛衰始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精气,而“齿为骨之余”。牙齿作为口腔中骨骼的总称,与骨骼同出一源。若肾脏亏虚,阴阳失衡,无法固护濡养牙龈,可引起牙齿病变。因此,治疗齿病时,应多从肾论治。
肝与齿:首先,肝藏血,肝能够调控肝血上奉牙齿;肝在体合筋,与牙周韧带、颞颔关节的活动密切相关。其次,肝血充足,则牙齿咬合有力,筋肉强健,颞颌关节灵活有力,有利于对食物的研磨。最后,牙髓属水,能生木,肝胆的虚实可以体现在牙髓的寒热上。
心与齿:心主神明,若心神被蒙,牙齿开阖便会出现障碍。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叩齿能振动牙髓,改善牙髓的血液循环,发挥固齿止痛之功,还有集身之神的作用。
脾与齿:脾喜燥恶湿,主运化、统血、升清,能够化生、统摄、调控气血上朝荣养濡润牙齿。同时,脾胃化生牙髓,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上荣于口腔,化生牙髓。
肺与齿:肺主气,是发音的基础,当气流从牙齿中间通过时,牙齿便可辅助发音。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助大肠传导糟粕,降气泄浊,使牙齿保持清洁,减少齿疾的发生。
经络与齿:牙齿可以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发生联系。直接循行于牙齿的经络共有4条,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督脉。
牙齿望诊(验齿):是通过观察患者牙部的色、形、态的来判断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功能状态。
温病学验齿:清代温病学家将牙齿、齿龈变化作为温热病胃津肾液存亡的征兆。
牙齿松动稀疏,齿龈外露者,多属肾虚或虚火上炎。牙齿光燥如石,齿面干燥,形体不枯,仍有光泽,多为胃热津伤而肾阴亏虚。牙齿燥如枯骨,齿面干枯而无光泽,则为肾阴枯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验齿龈:牙龈溃烂者,为脏腑蕴热;齿龈红肿者,多是胃火上炎;齿龈白者,多是血虚,为血少不能充于龈络所致;龈肉萎缩而色淡者,多属胃阴不足或肾气虚乏;牙龈出血,多为火热内壅,胃火上攻,热伤血络所致,或因气虚不能摄血所致。
验牙垢:是查验齿龈部积有的垢浊。牙垢是由热入下焦,肾火蒸腾,肾中浊气上升日久所结;垢黄者,热盛阳明;垢白者,湿聚太阴;垢多口臭者多实;垢少口和者多虚;齿焦有垢,属火盛津伤,但气津未竭;齿焦无垢,则为肾液俱竭,预后严重;齿垢如灰糕样,则提示津气俱亡,胃肾两竭。
赵进喜教授:
牙齿疾病既是局部的病灶,也是脏腑病变的外在反映。“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牙齿疾病与多个脏腑关系都非常密切,而肾和胃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许多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周脓肿,都与胃热上冲有关,临床上常用调胃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等经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伤寒论》第207条指出:“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第248条指出:“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在运用调胃承气汤时,不一定要出现便秘的症状才能使用,只要表现为大便不顺,甚或大便不稀,同时又存在胃热的表现,就可以使用调胃承气汤治疗。调胃承气汤的心烦,实际上是一种实烦,腹诊按之有抵抗感。大黄黄连泻心汤在《伤寒论》中用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关上浮”提示胃以上有热,此方同样适用于治疗牙周疾病。
糖尿病患者也特别容易合并牙周疾病:临床观察除了单纯的胃火,也经常存在阴虚火旺。玉女煎就适合糖尿病合并牙周疾病,尤其是牙周炎,一方面滋肾阴,同时清胃热,临床也经常配伍黄连、蒲公英,大便干者可使用大剂量的蒲公英,因其清热泻火的作用非常好,也有一定的通便作用;大便不是特别干,黄连也比较合适,因为黄连清胃火的同时有厚肠胃的作用。我在天津求学的时候,导师黄文政教授治疗牙齿疾病经常用白薇配上骨碎补,或者补骨脂,一方面“齿为肾之余”的思路,补骨脂和骨碎补都是从肾论治的意思;再者,白薇是古人治疗龋齿非常常用的一个药,现代中药学认为白薇有退虚热的作用。但是,骨碎补、补骨脂药性偏温,临床使用的时候,药量需适宜。
萎缩性牙龈炎:从临床上看更多的是阴虚火旺,常用玉女煎、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丸等方剂。除了肾虚,也有气血亏虚、脾胃气虚等。脾和胃相表里,关系密切,所以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等也可使用。升阳益胃汤的配伍,一方面益气升阳、健脾和胃,另一方面用黄芩、黄连、知母泻阴火,很适合于脾胃气虚,阴火上冲所致的、反复发作的萎缩性牙龈炎。但是,萎缩性牙龈炎临床治疗起来难度非常大,需要长时间用药才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赵岩松教授:
在中医学中研究牙齿,可能主要体现两个价值,一个是诊断价值,另一个是治疗价值。
诊断价值:就是我们看到牙齿的样子、听到患者对牙齿的感觉,然后给我们提供中医病机的相关信息,这样对我们治疗是有帮助的。当然我们治疗的疾病可能不一定是在牙科疾病。可能是我们要治某个慢性病,甚至是外感病,甚至某个特殊阶段的问题,比如说更年期,但是患者提供了牙的某些信息,这个对我们判断病机非常有帮助,而且可以甚至说让我们的病机判断会趋于更准确,这是它的诊断价值。
治疗价值:就是刚才我们大家讨论的,比如说牙龈出血、牙痛、牙周炎等,是牙齿疾病。我觉得诊断价值可能比治疗价值要更大一些,因为牙医发展到今天,很多急性牙齿的不舒服,牙医解决的很好了。但是对慢性的,什么叫慢性的呢?就是他总感觉牙不舒服,可是到牙医那儿,牙医说你这牙看起来很好,和你这个年纪比很不错,那这个时候我们中医是有优势的。
从古人的描述来看,牙齿疾病很多是肾阴虚和胃火盛的问题,而且还提出肾阴亏,虚火上炎的牙病,以苦味药治之,比如说有些文献里面提出苦参、黄柏等。肾阴虚在牙齿的异常感觉上,除了牙龈出血,还有牙齿的麻酸胀感,很多更年期女性会出现这种牙龈里面痒痒、酸胀的感觉,看牙医又说没问题,这种就是肾阴不足,失于濡养的表现。我一般治疗更年期女性,会评估她到底是肾阳亏的多一点儿,还是肾阴亏的多一点,如果出现牙齿麻、痒的表现,通常养阴、泻热并进,除了玉女煎从阳明来泻热的;更多时候,从肾来泻热;还有心经有火,患者比较烦躁,也可从上焦来解热等等。
骨质疏松:在牙齿上也是有反应的,还是更年期的例子,一般会出现为牙痛,虚性的疼痛,但是却检查不出来,有些牙医在检查的时候说,“你这个牙釉质损伤很大,你是不是经常吃硬的东西”,但是患者并没有这种这种习惯,一个原因可能是矫正牙齿的过程中出现磨损;还有一些脾胃比较弱的患者,牙釉质更容易出现莫名其妙的损伤;此外,心胃热盛,在睡眠的时候容易磨牙的患者。
温病学与牙齿:《温热论》里谈的是外感热病,所以关注更多的是阴液,而阴液的核心脏腑就是胃和肾,那恰好在胃和肾又有胃热和龙火,即肾中虚火,以及胃阴、肾阴的先后天阴液之本的关系。在《温热论》里面强调阴亏和火盛的对比关系,在原文里有“阴下竭,阳上厥”,一方面再谈胃火和肾阴亏的关系,所以大家在临床的时候,在内伤杂病中一样可以看到,有的人胃火盛、肾阴亏,玉女煎可以用;还有一类人是心火盛、肾阴亏,用黄连阿胶汤来处理,但是黄连阿胶汤处理牙的问题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太好用,所以需要用到栀子、黄连,借助于凉膈散的力量,然后再配上养肾阴的药来共同处理。《温热论》第34条有一个“肾热胃劫”,关注牙齿问题的时候,要把它的根源找出来,这一点不单是在外感病,在内伤病里面也是比较好用。
寒邪所致牙痛:文献里有提到“风寒邪气入牙髓”,不仅仅是热,当然也有寒邪,因此治疗牙痛的处方会用到细辛,细辛擅长止疼,但是它的配伍也很关键。
赵进喜教授:
牙齿与胃病:牙齿不好的患者,咀嚼食物不充分,长此以往,很容易得胃病,尤其是老年人,很多肝肾亏虚,牙齿脱落。如果年轻人牙齿非常不好,可以推测他很可能胃也不好,有些慢性胃炎、溃疡病的患者牙齿也不好。
腺样体面容:因为腺样体肥大影响呼吸,呼吸不顺,往往有特殊的面容,不仅是鼻子、嘴往前挺,齿缝较大,尤其是门齿,这种情况多见于腺样体肥大或者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有鼻部疾病患者。不仅影响美观,实际上和内伤杂病也密切相关,往往可能有免疫方面的疾病。像紫癜肾、IgA肾病、慢性肾炎等,经常会有咽喉炎,实际上通过查看牙齿的外观,也能够判断这个人可能有腺样体肥大,患肾病、免疫病的可能性更大。
验齿: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尤其是急性外感热病中,是不是伤了津液、伤了真阴,看牙齿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以前肠道寄生虫病较多时,可以在龈交这个穴位看到虫点,这也属于望诊的内容。在治疗牙齿病的同时,牙齿在四诊里边的重要意义也是很有价值。
张玉平主任医师:
我介绍几个牙痛的特效穴,扎了就能止痛。与牙痛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足阳明经和肾经,牙龈属脾胃,牙齿属肾。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入下齿中,循面口,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四总穴歌》中有“面口合谷收”。
偏历穴:是大肠经的络穴,也是治疗虫牙痛的效穴。
内关穴:针刺内关,主要是想让病人安定下来,能镇静就能止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疼痛是自觉症状,与心理有关。根据脏腑别通理论,心包与胃相通,胃经入齿龈,此外,内关是八脉交会穴,属心包经,因此牙痛需要警惕心脏病急性发作。我遇到牙痛的病人,都会问问有没有前胸、后背疼痛,既往史有没有冠心病,膻中穴有没有压痛点等。镇静的穴位还有两个效果比较好的:百会和印堂。百会加上涌泉的针法叫做“天顶对地门”,能把上面的火引下来,通达全身的阴阳。印堂穴,是我特别喜欢用的,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很好。在印堂上三分,是董氏奇穴中的镇静穴。我扎的时候就是在印堂上三分,可以再上一点儿,是穿过印堂的。
大杼穴:我有一个牙痛病例,常规扎了一次,没有效果,他的牙齿脱落了几颗,其他的还有松动,这是明显的肾虚。骨会大杼,所以我就针大杼穴,疼痛大部分消失了。此类的患者,我往往用大杼配肾关,肾关穴是董氏奇穴,疗效特别好。肾俞、太溪、悬钟也都可以起到效果。
太冲穴:肝火旺牙痛的患者可以针刺太冲,再加上合谷效果更佳。双合谷、双太冲,就是著名的“开四关”,行气活血力量特别强大。脏腑别通中,肝与大肠相通,开四关,能通调全身气血。
内庭穴:在胃经上,具有行血泻热的作用,是远端取穴的代表。
内踝尖高点:记载于《针灸大成》,内踝尖最高点向上贴骨平刺,针感向上传导,我扎了以后也挺有效果的。
我想给大家介绍两组穴位治疗一切的牙痛:
牙痛三针:合谷、颊车、下关。
董氏奇穴:健侧的侧三里(足三里外5分)、侧下三里(侧三里下2寸),患侧的灵骨(第一第二掌骨结合部贴骨进针1寸)。
我再讲一下牵引针法。牙痛我经常第一针扎健侧的内关,健侧经气充足,经气激发以后上行,需要引导,让它朝着我需要的方向走,再在阿是穴扎一针,颊车、下关都可以。第二针就是扎阿是穴。第三针就是患侧的效穴或者腧穴,在五腧穴当中,输主体重节痛,包括肩周炎、胯轴疼,都可以用它治。牙痛第三针可以扎合谷,本来颊车那里有针,合谷一扎它知道那儿不通了,它的经气就过去牵拉一把,这样颊车部位就彻底的通了,因为他们之间是经络相通的。
马淑然教授:
今天我主要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共三点内容。
第一,关于牙科疾病,牙齿、牙龈,与五脏相关。我认为这就是全息生物学的思想,最早是由山东大学的张颖清教授提出来。他认为,人体中某一个相对独立的解剖器官都蕴含着整体信息,牙齿、牙龈也都蕴含着整体信息。中医讲的五脏不是人体解剖学的五脏,是把人体功能划分成五大功能的子系统,都在独立器官上反应。传统理解应当是五脏是有经脉联系到牙龈或牙齿,如果没有经脉所到,也有五脏之精气弥散到牙龈发挥调养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加深五脏与牙龈、牙齿的相关机理的研究,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除了全息之外,还有别的解释,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即任何局部的疾病都是整体功能在局部的反映。
第二,关于牙龈、牙齿的病如何辨证。我认为牙齿疾病,需要通过证候要素辨证,要通过系统辨识。中医讲辨识人体,辨别人的异常功能。辨牙齿、牙龈疾病也要辨病性,比如牙齿的四种状态:冷、热、实、虚。如果经常感觉牙齿冷飕飕的,就是齿寒;如果牙齿红肿热痛,就是热;如果有牙结石,有脓,就是实证;如果牙松动,易碎,牙龈萎缩,就是虚。然后再定病位,要结合脏腑辨证,就是看有哪个系统的相兼症,那就定位在哪个系统。这样我们辨牙齿牙龈的病,就能够提纲挈领。就是要定性定位相结合。
第三,关于牙龈疾病的细节问题。首先就是牙龈紫暗,基本上是瘀血。牙齿松动,有的认为是气血不足,有的说是肾阴虚,我在临床上见到过一例病人,牙齿松动、面色虚浮、小便频,一派寒冷之象,我当时给他用的是真武汤、金匮肾气丸这一类的药来治。治一段时间之后,牙也不松了,面色虚浮肿也好了。所以我就体会特别深的就是牙齿松动,有肾阳虚这个方面。我希望大家要重视肾阳不足对牙齿、牙龈的影响,包括牙齿的松动、牙龈的淡白甚至牙的出血。如果牙龈的出血是淡白色,淡粉色,或者说牙龈苍白,口腔里牙齿总是凉凉的,这种情况就是肾阳虚造成的牙齿的病,这也是临床上不容忽略的一个方面。虽然它的发病不像胃火盛、肾阴虚的多见,但是临床上也是也有这样的病例存在的。
赵进喜教授:
实际上,无论是气虚阴火,还是阴阳两虚、虚阳浮越,都可能表现在牙齿疾病上,所以可以通过温阳的方法或者是滋阴助阳,引火下行的思路治疗,像潜阳丸、封髓丹等,就是“盏中加油”“炉中覆炭”。临床上也经常也有这样的病例,尤其是牙痛伴有高血压的老年男性,经常表现为虚阳浮越。如何鉴别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需要比较深的临床功夫。
赵勇主任医师:
牙痛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疾病的信号,尤其不能忽视心脏的问题。在门诊上遇到过几例以牙痛为首发症状,查心电图是急性心梗的患者。这种患者及时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很大可能可挽救其生命。心脏缺血病人的牙痛和普通的牙痛是不一样的,往往是运动、劳累后出现的疼痛症状,休息以后可以缓解,一般下槽牙疼痛更常见,上牙痛相对较少。如若验齿未发现牙齿问题,就需要十分警惕,可以查冠脉CT,冠脉造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急性心梗往往都会有一些前期症状,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如果不加注意与干预,就有可能演变为急性心梗,梗死面积较大的话,病人还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临床中中西医知识同样重要,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
贾海忠教授:
心源性牙痛确实容易被忽略,不知道牙痛跟心脏病的关系。我再补充一点,心肌缺血引起的牙痛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个特点,病人说牙痛,张开嘴一看,牙没毛病,觉得牙痛,就要注意了。疼痛的特点和咬牙活动没啥关系,疼痛不因为咬牙加重。
第二个特点,如果不是心梗,刚才赵勇老师谈到的心梗,牙痛可以疼的时间持续比较长,但是一般的心肌缺血、不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牙齿、脖子疼痛,这个疼痛最主要的特点是时间短暂。心绞痛引起的牙痛一般来讲,就是几分钟,然后就缓解了,缓解以后牙齿就没有任何的痛苦了。这个就要高度警惕,是心肌缺血引起的。
下边我谈一谈对于有关牙齿与内伤病的一些认识。牙齿和五脏六腑关系都很密切,我想强调的是两个方面。
(1)牙齿所处的环境对牙齿的影响。牙齿在口腔里,在唾液的包围中,每天在吃东西。唾液是牙齿的保护神,如果唾液不够,牙齿就好不了。小孩流口水,但是他的口水是没有味的,牙齿也是好的。如果说唾液有味了,有病变了、量少,提示牙齿就好不了。所以,我特别强调唾液的健康。那么唾液的健康它与脏腑哪有关系呢?
一个是口腔卫生,如果坚持刷牙或者是盐水漱口,相对来讲口腔就不容易被外邪侵入,不至于侵犯到牙龈,然后影响到牙齿。所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是首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口腔的唾液正常?这里边涉及到三个重要的脏腑。
第一个是肺。在临床上,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鼻塞、腺样体肥大、长期的鼻息肉等,常用嘴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醒后口干,床头都会放杯水,这一类病人的牙齿一般都不好。因为他们口腔干燥,不能杀灭外来的细菌,细菌就容易繁殖,容易对牙釉质、牙龈给造成伤害。所以说,从肺来治牙齿的疾病,就是要保持鼻窍、呼吸道的通畅,这样口腔就能保存过多的唾液,牙齿就不容易坏了。
第二个是脾,第三个是肾。脾主涎,肾主唾。唾和涎有啥区别?实际上,唾就是我们口腔里边的水分,水分就是唾。涎就是口腔唾液里边的发黏的那一部分叫涎。脾主涎是助消化的,吃进去的东西,第一关的消化在口腔,就是在唾液的作用下。所以说中医讲的脾主涎是口腔里边的促进消化的这些成分,还有保护口腔杀灭细菌的物质,这些都是涎的范畴。临床上,如果见到口干,说明肾主水的功能差了,不能藏津。脾肾不足是牙齿口腔疾病的一个内在的原因。补益脾肾还是六味地黄丸比较好,以为这个为基础进行加减,我觉得应该是比较好的。
牙龈的病变往往都是由于感染,很多都是上火,这是外邪导致的。在临床上,风、寒、湿、热、燥都会有。
如果是寒邪导致的,往往引起疼痛,牙龈的颜色发白,不发红。这种牙疼最有效的药物是花椒、细辛、附子。这些药煎水漱口,可以迅速止疼,实在来不及就含一粒花椒放在那都会迅速止疼。
如果是热邪导致的,就可以选用黄芩、黄连、栀子。还有薄荷,具有麻醉止痛的作用。此外,昆布治疗牙龈肿痛是非常的有效。一般煮上二两海带水喝进去,治病的速度是按小时计的。两个小时就能感觉到好转,头天晚上喝,很有可能第二天就消一大半或者就不疼了。
如果是风邪导致的,没有明显的寒热、燥湿特点,这一类的我们一般都认为是风邪导致的。这时候用虫类药僵蚕、全蝎、蜈蚣,这些祛风止痛的药都很好用。
如果是湿邪导致的,局部肿胀明显,就用葶苈子、石菖蒲,这两个药祛湿消肿化瘀都非常好。
如果是燥邪引起的,可以选用葛根、天花粉。
有一部分的病人天生牙齿紫暗,这说明他天生就是瘀血体质。这一类人不仅牙齿不好,而且往往容易合并高血压、大动脉夹层的病变。针对瘀血,需要化瘀,我在临床上一般会选用丹参、川芎、当归,因为它们能够改善微循环方面,尤其是有热邪导致的微循环障碍。这几个药大点剂量用,疗效比较确切。
(2)牙齿的保护。古代有好多的办法,比如练功的时候,要舌顶上颚,或者是舌头在嘴里边转动。这是促进唾液分泌的,对牙齿是有好处的。
饮食方面:在饮食上要注意,口腔疾病在现代生活当中有几个常见的病因,比如喝酸性的东西太多,醋、苹果醋等等,容易使牙釉质变疏松,出现牙本质的过敏,甚至牙釉质的脱落。这种要想好的快的话,可以嚼几个核桃,就可以迅速缓解,但是最好要把原因给去掉。核桃对于这种牙痛效果是很快的。另外,碳酸饮料也是伤牙齿的。喝完牙是涩的,说明牙釉质被饮料给破坏了。因此不提倡喝太多,或者是喝完以后要赶紧喝水或者吃吃别的,不能够在嘴里边慢慢的品着味。还有一个是我个人的经历,我发现蜂蜜对牙齿不好。蜂蜜吃完了以后容易感觉到牙齿松动。我不知道它的普遍性如何,也请大家以后在临床上注意观察有没有规律性。
逯俭主任医师:
一般来讲,牙龈疾病治疗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从胃入手,因为胃气熏蒸在牙,但是实际上脾、胃互为表里,除了胃以外,还有脾的问题。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劳心、劳力过度导致气血不足,脾主肌肉,牙龈也是肌肉的一部分,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就可以影响牙龈,治疗的时候还是以健脾益气为主。我在治疗慢性牙周炎、牙龈炎的病人时曾经用过阳和汤,治疗效果还算可以,表现为牙龈总是有一丁点儿肿,但是并不像是胃热的情况,牙龈有脓,但脓液很清稀,伴有一些阳虚的症状。
临床当中,我发现好多疾病都是寒热错杂或者虚实夹杂,这种情况单纯用某一型的治法比较少。牙痛并不都是单纯的虚证和实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病人非常多,临床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辨证。很多三叉神经痛的病人类似于牙痛,这些病人,单纯的寒、单纯热的非常少,寒热错杂的反倒非常多,我治疗三叉神经痛,荜茇用了30克,也有的石膏用了100克,细辛在治疗牙痛的时候用过15克,最多用到30克,就是看寒热错杂程度,是以寒为主,还是以热为主。
“铿锵中医行学术沙龙”简介: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东直门医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赵进喜教授、贾海忠教授共同发起的纯公益中医学术沙龙“铿锵中医行”。所谓“铿锵”,意指为中医发声响亮而激越,更有学术争鸣之意,还寓意着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之势。“铿锵中医行”活动每月举办一期,每次讨论的问题都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热点的、存在误解的学术话题,通过专家们的交流讨论,让中医学中一些流行但是不正确的观点得到澄清,并对于中医学的教学、科研、临床等诸多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为使沙龙与临床疗效紧密结合,邀请参与的专家,大多是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中医医师。“铿锵中医行”的初衷是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每次讨论自然紧紧围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这一中心议题。每次“铿锵中医行”活动结束后,赵进喜会安排研究生把录音整理成文稿。《环球中医药》杂志特别开设专栏,刊载讨论文稿。2017年底,《环球中医药》杂志的“铿锵中医行”专栏入选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出版单位优秀宣传作品。
编 辑|唐莹
排 版|铿锵幕后小分队
审 对|铿锵幕后小分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赵进喜博士一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