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滋肾阴清胃热治法治疗2型糖尿病一例

  • chaney 

李××,男,61岁,住天津市塘沽区。初诊:1997年9月16日。主诉:口渴多饮伴腰酸疲乏无力3年。患者既往体健,食欲好,工作能力强,身居要职,3年前体检发现糖尿病,长期服用“消渴丸”(每粒含优降糖0.25毫克),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刻下:口渴喜饮,食欲旺盛,腰膝酸软无力,周身疲乏,大便偏干。诊查:面色潮红,舌质暗红,苔薄黄略腻,脉象细滑,化验空腹血糖199mg/dl,餐后血糖232 mg/dl,糖化血血红蛋白8.3%。辨证:阳明胃热伤阴耗气。治法:清泄胃热,滋阴补肾为主。处方:天花粉25克  葛根25克  知母15克  黄连10克  生地25克  玄参25克  山药15克  丹参15克 鬼箭羽15克、荔枝核15克、仙鹤草30克  三十剂二诊:1997年10月18日。服药三十剂,口渴减轻,自述体力好转,大便每日1次,效不更方。三诊:1997年11月16日。口渴、腰酸症状消失,舌质不红,黄腻苔退,脉象细,化验空腹血糖119mg/dl,餐后血182 mg/dl,糖化血血红蛋白7.3%。守方治疗。三十剂。四诊:1997年12月16日。服药三十剂,病情平稳,化验空腹血糖109mg/dl,餐后血162 mg/dl,糖化血血红蛋白6.3%。继续守方治疗。三十剂。五诊:1998年1月16日。服药三十剂,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如常,化验空腹血糖106mg/dl,餐后血152 mg/dl,糖化血血红蛋白6.1%。仍取原方之意,改服中药成药治疗。嘱其坚持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3年后随访,病情仍持续稳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血红蛋白化验均在正常范围。[按语]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生与体质因素和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的发病基础。临床观察发现:阳明体质(胃热)者最多,少阴体质(肾虚)、厥阴体质(肝旺)、少阳体质(肝郁)者也不少,另外还有太阴体质(脾虚)者。该患者就是阳明体质,长期高热量饮食,烦劳过度,导致糖尿病,即中医“消渴病”,所谓“二阳结为之消”。胃肠结热伤阴,日久可伤及肾阴,热为邪热,为壮火,更可耗气,故气阴两虚证多见。久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久病入络,导致络脉血瘀,则成为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所以,其治疗应重视清泄胃热,仅强调阴虚为本,一味滋阴补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另外,活血化瘀治法近年受到重视,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例处方选用了天花粉、葛根、知母、黄连,清胃泄热、生津止渴;生地、玄参、山药,滋阴固肾;  丹参、鬼箭羽、荔枝核,理气血、化瘀结;更加仙鹤草,民间谓之“脱力草”,有益气增力之功,而不助邪热。故投方有效,守方3月余,取得了良好疗效。随访3年,病情稳定。考虑中药通过多靶点作用,减轻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足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确实具有独特优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